<恰同学少年>里的那个校长叫什么"绶",后来怎么样;刘俊卿的介绍;还有一位姓黎的教授的介绍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4 18:16:24

1.那个老先生不叫什么绶,叫张干,字次仑,1884年生,湖南新化县人。他家三代贫困,他9岁丧父,幼年生活在穷苦饥馑之中。依母靠兄做豆腐卖,勉强糊口。他半工半读,奋发向上,终以佳绩成为湖南优级师范学堂的高材生。毕业后,受聘于第一师范学校,担任数学教师,因其精明能干,通达事理,很有社会活动能力,所以不到30岁,就当上了号称湖南“亚高学府”的第一师范校长。后来在妙高峰中学担任数学老师,1950年任受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议,后受聘为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顾问,1967年1月21日在长沙逝世,时年83岁。

  2.刘俊卿是个虚构人物

  3. 黎锦熙(1890-1978) 中国语言文字学家、教育家。字劭西,湖南湘潭人。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。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、北京女子师大、北京大学、燕京大学、湖南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的教授、系主任或文学院院长等职务。1916年,他倡导组织了中国国语研究会,宣传言文一致,提倡国语统一,积极从事选定标准语的运动。1918年任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,同年,注音字母公布后,他创制了注音符号草体,主持和参与了注音符号的修订,国音新标准的指定和《国音常用字汇》的审定等工作。在辞典编纂方面,1923年,他促成于国语统一筹备会下设立国语辞典编纂处(1928年更名为中国大辞典编纂处。)。他于1924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新著国语文法》一书,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白话文语法著作。该书在借鉴了纳斯菲尔德的《英语语法》 ,继承并修改了《马氏文通》的说法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白话文语法研究体系,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使他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先驱者之一。该书以意义作为分析语法的标准,以句子为中心,认为句子是语法分析的基础,屏弃“词本位”的语法体系,提倡“句本位”语法,建立句本位的词法论和句法论。他用意义来划分实词,把词类分为实体词、述说词、区别词、关系词和情态词5类,把句子成分分成主要、连带和附加3种。他还提出“依句辨品”的说法,认为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有对应关系,词性随着词在句子中的分布位置而确定。在书中,他还将美国的里特等人用图解分析语法的方法用来分析汉语语法,开创风气之先。1923年他与钱玄同、赵元任等组成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会,研制国语罗马字。他强调词类连书(即词儿连写)对汉语拼音文字的重要性。